精神科診所-衛生部印發精神衛生工作指標調查評估方案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衛生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及計畫單列市衛生局:

為指導各地科學評估精神衛生工作開展情況,依據《中國精神衛生工作規劃(2002-2010年)》(以下簡稱《規劃》)的指標,我部組織制定了《精神衛生工作指標調查評估方案》(以下簡稱《評估方案》,見附件1)和《精神衛生工作指標調查問卷》(見附件2)。現印發給你們。

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可以結合當地情況,依照《評估方案》自行對《規劃》的部分或者全部指標的落實情況開展評估。請各地將使用中發現的問題和意見,及時回饋我部疾病預防控制局。

附件:1.精神衛生工作指標調查評估方案

2.精神衛生工作指標調查問卷

二○一○年二月二十一日

附件1

精神衛生工作指標調查評估方案

一、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

(一)調查問卷。

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採用調查問卷1、調查問卷2和調查問卷3進行測量。

調查問卷1:為知識問卷,共20個條目,主要來源於衛生部辦公廳印發的《精神衛生宣傳教育核心資訊和知識要點》(衛辦疾控發〔2007〕84號)。

調查問卷2:是病例測驗問卷,由5個病例組成。前2個病例是核心問卷,必須進行測驗;有條件的可以進行全部5個病例的測驗。這5個病例依次為抑鬱症、陽性症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症、躁狂症、陰性症狀為主的精神分裂症、強迫症。

調查問卷3:是關於精神疾病的態度問卷,有條件的地區可以選作。

(二)評分方法。

1.調查問卷1。

第1-16題參考答案為:1.是,2.否,3.是,4.否,5.是,6.否,7.是,8.是,9.否,10.否,11.是,12.是,13.否,14.否,15.是,16.是。答對一題計1分,答錯不計分。

第17-20題答“知道”計1分,答“不知道”不計分。

最後計算總分,則為精神衛生與心理保健知識問卷得分。得分越高,對精神衛生和心理保健知識的瞭解程度越高。

2.調查問卷2。

所有5個病例中第1、2題是知識問題,第3題至第9題不是知識問題,也沒有標準答案。第1個病例的第1、2題參考答案為:3、3。第2個病例的第1、2題參考答案為:3、6。第3個病例的第1、2題參考答案為:3、4。第4個病例的第1、2題參考答案為:3、6。第5個病例的第1、2題參考答案為:3、5。

3.調查問卷3。

第1、2、3、4、8、10題:“完全同意”計5分,“基本同意”計4分,“不好說”計3分,“基本不同意”計2分,“完全不同意”計1分。

第5、6、7、9、11、12題:“完全同意”計1分,“基本同意”計2分,“不好說”計3分,“基本不同意”計4分,“完全不同意”計5分。

最後計算總分,則為精神疾病相關態度問卷得分。得分越高,對精神疾病的態度越正面。

(三)樣本和抽樣方法。

普通人群,指轄區內所有15歲及以上的常住居民。建議抽樣方法為:

1.樣本量。

根據要求達到的知曉率(擬定為50%),用流行病學率抽樣調查的公式計算得到的樣本量為1000人。若考慮到失訪和拒訪等因素,應增加20%,即1200人。若為整群抽樣,應考慮增加50%,即1500人。

2.抽樣方法。

建議有條件的地區採用多階段整群隨機抽樣。首先確定基本調查單位,如家庭或個人;其次,在所調查區域內,按照城市和農村分層;再次,按照城市和農村的經濟水準再分別分層,在各層隨機抽取若干個次級抽樣單位,最後到基本調查單位。

以對某市城市人口進行該調查為例來說明抽樣方法:確定以個人作為基本抽樣單位;在全市共5個區內隨機抽取2個區進行調查;在每個區內隨機抽取2個街道辦事處,共4個街道辦事處;在每個街道辦事處範圍內的所有家庭中,隨機抽取400戶家庭,共計1600戶家庭;最後對每個家庭入戶調查,在該家庭的所有15歲及以上的常住人口中隨機抽取1人進行調查。如果不同層之間數量差異較大,應考慮按照容積概率抽樣。

如果沒有條件進行多階段整群隨機抽樣,可以考慮典型抽樣。在該區域1-2個有代表性(即經濟水準、人口規模均屬中等)的街道或村,確保有足夠的樣本量後,入戶調查其所有15歲及以上常住人口。

(四)調查方法。

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問卷採用自填方式完成。由調查員入戶,向調查物件解釋調查目的等,獲取調查物件合作後發放問卷,調查物件當場作答,當場回收問卷。對於因視力等填表有困難的調查物件,可以由調查員向調查物件念出問卷,記錄答案。調查員對整個知識問卷不應作任何解釋。

二、學生心理保健知識知曉率、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總患病率

(一)調查問卷。

1.心理保健知識知曉率。

在校學生的心理保健知識知曉率採用調查問卷4進行測量。該問卷共8題,主要調查學生是否知道哪些問題屬於心理問題,該在何時、到何處、向何人尋求説明。

2.兒童青少年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

採用兒童長處和困難問卷(StrengthandDifficultiesQuestionnaire,SDQ)家長版。全表見調查問卷5。SDQ由美國心理學家Goodman于1997年編制,先後被40個國家和地區引進應用。家長版適用于3-17歲兒童青少年情緒和行為問題的評估。我國近年開始引進和使用SDQ家長版,在上海、浙江等地應用,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並總結出了上海地區常模的初步資料。

建議參照上海地區常模判斷被試者是否具有情緒或行為問題,有條件的地區可以自行建立地區常模。

3.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患病率。

應採用兒童青少年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工具進行調查。

(二)評分方法。

1.調查問卷4。

參考答案:1.A,2.A,3.A,4.ABCDE,5.ABCD,6.A,7.B,8.B。這個問卷不適合簡單地把總分相加來反映學生的心理保健知識知曉率。

2.調查問卷5。

該量表包括25個條目和附加問題,25個條目則歸為情緒症狀、品行問題、多動注意不能、同伴交往問題和親社會行為五個維度,由前四個維度相加得出困難總分作為第六個維度。根據附加問題來得出相應的影響程度,得出第七個維度。

每個條目包括“不符合”、“有點符合”和“完全符合”三個選項,記分方式為“不符合”記0分,“有點符合”記1分,“完全符合”記2分,第7、11、14、21、25條目為反向記分,即“不符合”記2分,“有點符合”記1分,“完全符合”記0分。情緒症狀包括第3、8、13、16、24條目;品行問題包括第5、7、12、18、22條目;多動注意不能包括第2、10、15、21、25條目;同伴交往問題包括第6、11、14、19、23條目;親社會行為包括第1、4、9、17、20條目。

(三)樣本與抽樣方法。

在校學生指小學和中學的在校學生。由於在小學生中開展知識問卷調查較為困難,建議心理保健知識知曉率指標只調查中學生。

1.在校學生心理保健知識知曉率調查的樣本量和抽樣方法。

(1)樣本量。

建議對在校中學生知曉率調查的樣本量為600例。若考慮到失訪和拒訪等因素,應增加20%,即720人。若為整群抽樣,應考慮增加50%,即900人。按照中學階段的6個年級平均分配。

(2)抽樣方法。

建議採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首先應確定基本調查單位,如年級、班級或個人。其次,按照城市和農村分層。必要時,分別把農村和城市的中學分為重點中學和普通中學,即城市重點和普通中學、農村重點和普通中學。此後按照年級再次分層。最後在各年級中抽取足夠多的基本調查單位。

沒有條件進行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時,可以考慮進行典型抽樣。建議抽取1所重點中學、1所普通中學,調查這2所中學內所有或隨機抽取的部分初中和高中學生。

2.心理行為問題發生率調查的樣本量和抽樣方法。

(1)樣本量。

在校中學生調查樣本與在校學生心理保健知識知曉率調查使用同一樣本。另外,建議增加4-7歲學齡前兒童的調查樣本100例;小學生調查樣本600例(每個年級100例)。

(2)抽樣方法。

學齡前兒童建議採用社區樣本。如果可能,建議在“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的調查中進行,對抽取的1600個家庭中所有4-6歲的學齡前兒童進行調查。如果條件不允許,也可以採用典型抽樣。如抽取1-2所有一定代表性的幼稚園,對其中所有4-6歲學齡前兒童進行調查。

小學生的抽樣方法參考中學生心理保健知識知曉率調查的抽樣方法進行。同樣,沒有條件進行分層整群隨機抽樣時,可以考慮進行典型抽樣。建議抽取1所重點小學、1所普通小學,調查這2所小學內所有或隨機抽取的部分小學生。

(四)調查方法。

1.心理保健知識知曉率調查,由學生自評。

2.心理行為問題調查,由兒童青少年的家長填寫SDQ家長版。

三、孕產婦常見心理行為問題識別率

(一)調查問卷。

採用病例分析題進行調查,見調查問卷6。該問卷包括2個病例,第一個為產後抑鬱症,第二個為精神分裂症。

(二)評分方法。

第一個病例的參考答案為:1.B,2.E,3.D。

第二個病例的參考答案為:1.A,2.E,3.D。

(三)樣本與抽樣方法。

婦幼保健機構醫護人員包括各級婦幼保健院、綜合性醫院婦產科的所有醫療和護理人員。

1.樣本量。

建議樣本量為200人。其中醫生100人,護士100人。

2.抽樣方法。

建議採用分層整群隨機抽樣。首先確定調查地區內的所有婦幼保健院和綜合性醫院婦產科的婦產科醫生和護士的總人數,按照容積概率抽樣的原則計算婦幼保健院和綜合性醫院分別需要調查的婦產科醫生和護士人數。

將所調查地區內的婦幼保健院和綜合性醫院分別按照醫院等級進行分層,如省級、市級和縣/區級婦幼保健院。在每層內隨機抽取足夠數量的婦幼保健院和綜合性醫院。調查這些醫院內的所有或者隨機抽取的婦產科醫生和護士。如果不具備條件,建議採用典型抽樣。選擇3家不同等級的婦幼保健院和1-2家綜合性醫院婦產科,調查其所有或者隨機抽取的婦產科醫生和護士。

(四)調查方法。

建議採用考試的方式測驗調查物件對孕產婦常見心理行為問題的識別率。

四、老年期常見精神疾病症狀和預防知識知曉率

(一)調查問卷。

採用老年期常見精神疾病的症狀和預防知識問捲進行調查,見調查問卷7。

(二)評分方法。

參考答案為:1.是,2.是,3.是,4.否,5.是,6.是,7.是,8.是,9.是,10.否。

(三)樣本和抽樣方法。

調查物件包括2類:老年人,老年人的家庭成員及其照料者。前者指55歲及以上的居民,後者指和老年人生活在一起,且負責照料老年人日常生活的家庭成員或照料者。作為調查物件的老年人及其照料者必須排除老年癡呆或其他影響認知的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疾病。

1.樣本量。

建議老年人的樣本量為400人,老年人的家庭成員和照料者的樣本量也為400人。

2.抽樣方法。

如果可能,建議在“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的調查中進行。在“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識和精神疾病預防知識知曉率”調查中抽樣的1600個家庭中,預計有400個家庭有5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對這些家庭中的每個5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進行編號,如果只有一個老年人,則調查這一老年人,如果有1名以上老年人,則隨機抽取1人調查。對於抽中的老年人,列出每一個負責照顧老人的家庭成員和/或照料者,並在這些家庭成員和/或照料者中隨機抽取1人進行調查。

(四)調查方法。

調查通過對老年人、老年人的家庭成員或照料者的自評完成。如果調查物件有視力等問題,可以由調查員向調查物件念出問卷,記錄答案。調查員對整個知識問卷不應作任何解釋。

五、精神分裂症治療率

(一)相關概念的定義。

精神分裂症採用DSM-IV或CCMD-3或ICD-10的診斷標準。

精神衛生專業機構:指精神專科醫院、有精神科診所(不包括臨床心理科、心身醫學科等)的綜合醫院。

終生就診率:自精神分裂症起病以來,曾經至少一次因該病就診于精神衛生專業機構的患者比例。

終生住院治療率:自精神分裂症起病以來,曾經至少一次因該病在精神衛生專業機構住院治療的患者比例。

終生治療率:曾經在精神衛生專業機構接受過抗精神病治療(包括抗精神病藥物和ECT治療)的患者比例。

一年治療率:病程在一年以上的患者中,調查前1年內在精神衛生專業機構接受過抗精神病治療的患者比例。

一年系統治療率:病程在一年以上的患者中,調查前的1年內,遵醫囑定期去精神衛生專業機構就診,並遵醫囑系統地接受了抗精神病治療的患者比例。

時點治療率:在調查之前1周內接受過抗精神病治療的患者比例。

(二)調查工具。

建議採用SCID-I等定式診斷工具進行精神分裂症的診斷。沒有條件時可以由高年資精神科醫生(主治醫生及以上)用CCMD-3進行臨床診斷。參加調查的精神科醫生必須接受相關工具的培訓,並測試其診斷精神分裂症的一致性。

用精神分裂症就診和治療情況調查表對確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進行調查,見調查問卷8。該表是精神分裂症患者求醫行為問卷,較為複雜,適合大規模流調發現精神分裂症患者以後進行詳細調查時採用。該工具既可以全部使用,也可以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刪除部分內容後使用。

(三)樣本和抽樣方法。

1.樣本量。

精神分裂症治療率應以社區人群調查中發現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作為調查物件。建議在完成地區性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時進行本調查。

建議調查樣本總人數至少在4萬人。按照精神分裂症終生患病率為0.7%估算,4萬人可以檢查出280名社區精神分裂症患者。

2.抽樣方法。

參考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的抽樣。

六、抑鬱症識別率和治療率

(一)調查工具。

1.人群中抑鬱症治療率,採用類似“精神分裂症治療率”的調查工具。

2.醫院中抑鬱症識別率和治療率,建議採用住院患者專家再評估的方式進行測量。測量的工具建議採用SCID-I中“重性抑鬱症”部分。

(二)樣本和抽樣方法。

1.樣本量。

人群中抑鬱症治療率調查:建議調查樣本總人數至少在1萬人。按照重性抑鬱症現患率2%估算,可以獲得200名抑鬱症患者,用來測量就診率、住院治療率、終生、一年和時點治療率以及一年系統治療率。

醫院中抑鬱症識別率和治療率調查:建議樣本量為每家綜合性醫院200名住院患者。按照住院患者抑鬱症現患率20%估算,可以在每家醫院獲得40名抑鬱症患者,以評估其識別率和治療率。

2.抽樣方法。

人群中抑鬱症治療率調查抽樣方法:參考精神疾病流行病學調查抽樣。

醫院中抑鬱症識別率和治療率抽樣方法:建議採用分階段隨機抽樣。首先列出所有需要調查的縣級、地市級和省級綜合性醫院,按照調查需要在其中隨機抽取若干綜合性醫院。列出該綜合性醫院所有臨床科室,在其中隨機抽取10個科室。列出這些科室調查當日所有住院患者姓名,在其中隨機抽取20名患者作為調查樣本,共200名患者。

(三)調查方法。

1.人群中抑鬱症治療率調查,採用類似“精神分裂症治療率”調查方法。

2.醫院中抑鬱症識別率和治療率調查方法:對分階段隨機抽樣獲得的200例患者,由受過培訓的精神科醫生採用SCID-I中“重性抑鬱症”一節進行面談和診斷。對於所有由精神科醫生診斷為現患抑鬱症的患者,查閱其醫療文書和診療記錄,以確定該醫院是否識別和治療了抑鬱症。

參與研究的精神科醫生必須經過SCID的相應培訓,並且測試其抑鬱症診斷的一致性。

七、老年性癡呆的早期發現率和干預率

(一)有關定義。

早期發現,即在老年性癡呆尚未造成嚴重和全面認知功能損害之前診斷。

早期干預,即對早期發現的老年性癡呆患者進行合理的干預,主要指乙醯膽鹼酯酶抑制劑。

根據我國張振馨等對北京城鄉老年人的流行病學調查的結果,55歲及以上的人群中,早期老年癡呆(定義為GDS-4)患病率約為0.9%。

(二)測量方法。

建議由老年性癡呆防治試點報告其老年性癡呆的早期發現率和干預率。

粗略估算方法為:

早期發現率:為該試點診斷的所有早期老年癡呆患者數/(該地區55歲及以上人群數×0.9%)×100%

早期干預率:為該試點地區診斷的早期老年癡呆患者中接受乙醯膽鹼抑制劑藥物治療的患者數/該試點診斷的所有早期老年癡呆患者數×100%

八、精神衛生專業人員培訓率

培訓形式:包括參加專業學術會議、進修、各種繼續教育(以獲得繼續教育學分為准)、住院醫師培訓班等。

評估方式:各地報告其精神衛生專業人員的培訓方式、培訓內容和培訓覆蓋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nk0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